中国的彝语,分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 6个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即东部方言又分滇黔次方言、滇东北次方言和盘县次方言;北部方言又分北部次方言和南部次方言。还分25个土语。北部方言分布在四川大、小凉山地区,东部方言分布在贵州和云南东北部,南部方言分布在云南和广西,其余3个方言都分布在云南。使用人口约400万。彝族原有一种音节文字(也有人认为是表意文字),1956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凉山彝族拼音文字方案。1975年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制订了四川《彝文规范试行方案》,共确定819个规范彝字,1980年国务院批准在四川彝区推行使用(见彝文)。彝语在国外,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和越南。
彟字与广州话的“锅”、“获”同音 读作“wok6”
普通话近似发音“沃”
广州话中的“彟”通常指代“如果”或“要是”的意思。在广州话中常常会用到这个词来表示一种假设或者条件。例如,可以说“彟你唔快点,就会迟到咯”来表示“如果你不赶快,就会迟到了”。另外,“彟”也可以用在表达愿望或者期望的情境中,例如说“彟有钱就好啦”的意思是“要是有钱就好了”。总的来说,在广州话中,“彟”是一个常用的词语,用来表达假设、条件和愿望,非常地生动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