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砖混梁不在柱子中间,将导致柱子的受力状态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局部变形或者扭曲,甚至可能导致整体结构的安全性降低。
同时,地基砖混梁如果不合理的设计,也会影响柱子整体的受力分布,使某些区域受力过大或过小,从而影响柱子的强度和稳定性。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确保地基砖混梁与柱子的位置和尺寸符合要求,以确保整个结构的安全。
基础开挖:按设计施工图放好轴线和基坑开挖边线后进行基坑土方开挖。如有地下水,应进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50cm以下部位,以保证在无水的情况下进行土方开挖和基础结构施工。
垫层施工:基坑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经验槽合格后,即可采用C15混凝土浇筑垫层。如果底板有防水要求,应待底板混凝土达到25%以上强度后再进行底板防水层施工。防水层施工完毕,应浇筑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以避免进行钢筋安装绑扎时防水层受到破坏。当垫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弹线、支模、铺放钢筋、连接柱的插筋。
钢筋绑扎:先绑扎下层网片长向钢筋,然后铺设马凳筋,按短向钢筋网片放置,间距1.2~1.5m,再绑扎上层网片。钢筋接头尽量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在同一截面相互错开50%。最后再立柱筋,底板筋、柱筋均要达到锚固长度。
放置混凝土垫块:钢筋绑扎完后,应先放置混凝土垫块,既可固定钢筋位置,又可防止钢筋外露而被腐蚀。
浇筑混凝土:筏板钢筋及模板安装完毕并检查无误,并清除模内泥土、垃圾、杂物和积水之后,即可进行筏形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成。当筏形基础长度过长(40m以上)时,往往在中部位置留设贯通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