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准备:计算并称量药品;
2.溶化:一般应放在玻璃器皿或搪瓷齐内。
加入蒸馏水,隔水加热以促其溶解,加热时应经常搅拌,防止焦结,待其溶解后补足水分;
3.校正酸碱度:培养基必须有适当的pH值。
因此测定pH是培养基配制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测定pH值的标准温度为25度左右;
4.培养基的分装:大批量配制时使用的自动分配器须经校准和确认。
每次使用前后,均要对分配器的管道系统进行冲洗,在分装无菌培养基前,则要采用无菌硅胶管;
5.包扎:注明培养基的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微生物固氮解磷解钾的机理如下:
固氮作用机理:微生物的固氮作用主要是利用大气中的分子氮作为底物,通过固氮酶的作用将其还原成氨。固氮酶由铁蛋白和钼铁蛋白两个部分组成,前者负责传递电子,后者则结合氮分子底物。传递的电子将底物还原成氨,这个氨随后被植物吸收利用。例如,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固氮酶,其活性直接影响固氮能力。
解磷作用机理:微生物菌剂的解磷作用与它们分泌的代谢产物有关。某些菌株,如巨大芽孢杆菌和侧孢短小芽孢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分泌各种代谢产物,其中包括许多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如乙酸、乳酸、苹果酸、柠檬酸等)能够分解或破坏矿物晶体,从而使被固定的磷素释放出来。同时,在微生物和有机碳的作用下,施入土壤中的磷素养分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了被土壤固定的量,从而促使作物获得更多的磷素养分。
解钾作用机理:微生物解钾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实现。首先,某些微生物的菌体具有荚膜,这些荚膜可以帮助微生物分解矿物晶体。其次,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分泌低分子量有机酸,这些有机酸的作用与解磷机理中的有机酸相似,也能够帮助分解矿物晶体,从而释放钾素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例如,胶冻样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等单个菌体被荚膜包围,多个菌体通过荚膜交连在一起,形成胶质团。这个胶质团是菌体生长繁殖过程中向外分泌的胞外多糖形成的,而胞外多糖是细菌破坏矿物晶体结构的必备条件之一。
总的来说,这些微生物通过固氮、解磷和解钾等作用,帮助植物获取和利用养分,对土壤健康和植物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培养实验可分为无菌技术和繁殖技术两大部分。
1. 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避免细菌、霉菌和病毒污染实验物品和培养环境的关键措施。操作时需要:
① 实验室要处于无菌状态,工作人员要全副武装。
② 实验过程中需要用至少70%的乙醇或其他有效消毒剂进行表面消毒。
③ 打开培养器的盖子时要轻轻旋转,以避免环境污染。
2. 繁殖技术
繁殖技术是指将微生物接种到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利用其自身代谢功能进行生长和繁殖。操作时需要:
② 需要控制接种量和接种方式,避免过度或者不足的接种量和不适当的接种方式导致的效果不佳。
③ 注意培养条件,如温度、氧气供应、pH值等需要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特性进行控制,以获得最佳生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