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苏轼六国论的论证过程
时间:2025-05-12 21:10:15
答案

苏轼的《六国论》是一篇针对六国灭亡原因的分析和讨论。在论证过程中,苏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首先,苏轼指出六国之所以灭亡,并非是因为他们的军事力量不强大,或者战斗技巧不佳。事实上,六国的失败在于他们选择了向秦国贿赂,这导致了他们的国力日渐衰弱。苏轼认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 其次,苏轼提到,六国的灭亡并非是因为他们 individually 赂秦,而是因为那些没有赂秦的国家也因为赂秦的国家的失败而跟着灭亡。这是因为没有赂秦的国家失去了强大的盟友,无法独自保全。因此,苏轼说:“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 苏轼进一步分析,秦国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他们不仅仅满足于通过战争获得土地,更希望通过贿赂的方式获得更多的财富和资源。因此,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这就导致了即使不战,强弱胜负已经判明了,六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4. 苏轼还提到,即使齐国未曾赂秦,最终也未能幸免于难。这是因为齐国没有支持其他五国抵抗秦国,一旦五国灭亡,齐国也就无法独善其身了。

5. 最后,苏轼引用了古人的话:“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来说明赂秦的行为就像是抱薪救火,除非停止这种行为,否则火是不会灭的。

总的来说,苏轼在《六国论》中的论证过程主要是通过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来强调赂秦是导致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他通过对比六国的不同做法,以及引用古人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苏轼八风是什么
答案

是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

八种境界风,能吹动人的身心,当我们的心缺乏定力时,遇境则易心随境转,遇顺境洋洋得意,遇逆境苦恼惆怅。若能做到如惠能大师所讲的“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就不会随八风之境所转,做个身心自在之人。

苏轼关于乡愁的诗
答案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苏轼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推荐
© 2025 预提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