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3月31日,成立阿拉善和硕特旗自治区人民政府,隶属宁夏省。
1954年4月25日,成立宁夏省蒙古自治区,辖阿拉善旗、磴口县。
1955年9月,宁夏省制撤销,自治区改归甘肃省管辖,后又改为甘肃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州。4月13日,将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州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改为巴彦淖尔盟,乌达地区仍归巴盟阿拉善旗所辖。
1955年2月,海勃湾地区建立伊克昭盟桌子山矿区办事处,隶属伊盟。
1958年11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阿拉善旗乌达镇。
1959年4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批准,撤销桌子山矿区办事处,建立矿区人民委员会,隶属伊克昭盟。
1961年7月9日,国务院第111次全体会议通过,批准建立乌达市和海勃湾市。10月1日,正式成立乌达市和海勃湾市,分别隶属巴彦淖尔盟和伊克昭盟。
1975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建立乌海市。
1976年1月10日,乌达市和海勃湾市正式合并成立乌海市,为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市。市人民政府设在海勃湾。下辖乌达、海勃湾、拉僧庙3个县级办事处。
1979年12月,将3个办事处改设为区,同时,将拉僧庙办事处更名为海南
1、包头至银川高速铁路(乌海段)启动建设,该项目投资65亿元,建设期4年,项目建成后,可补齐乌海高铁建设短板,完善区域路网布局,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出行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总投资207亿元的君正集团绿色低碳环保可降解塑料循环产业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项目主要装置建设60万吨BDO、20万吨己二酸、100万吨PBAT/PBS/PBT/PTMEG生产装置及配套设施等,预计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约164亿元,新增就业岗位4000个。
3、内蒙古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PTMEG、PBAT新型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
4、内蒙古广聚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500万吨/年煤焦化联产60万吨/年甲醇及20万吨/年液氨项目
5、内蒙古兴发科技有限公司有机硅一体化项目
6、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1,4-丁二醇项目
7、乌海市绿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农药中间体及原药生产制造暨焦化脱硫废液集中资源化利用项目
8、国能龙源内蒙古环保有限公司失活脱硝催化剂资源化项目
9、内蒙古源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四期年产1000吨氧氟沙星等产品项目
10、乌海市海南区二贵沟300MW矿区排土场治理及光伏项目
11、乌海能源公司光伏+矿山生态修复综合利用二期乌达区100MW光伏项目
12、内蒙古国轩零碳科技有限公司4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
13、内蒙古振华钛业有限公司钛材料项目
14、乌海市第一中学新校区项目
15、乌海市二中滨河校区项目
16、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新建综合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和综合服务楼项目
17、海勃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18、乌达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项目
19、海南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项目
20、海南区金海园二期(地块三)棚户区安置房建设项目
21、中国共产党乌海市委员会党校二期工程项目
22、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生活配套服务区一期项目
23、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北环路与纬一路连接线工程
24、海勃湾区垃圾处理提升改造工程(一期)项目
25、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现代化综合应急基地暨乌海市现代化综合应急救援基地——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应急救援基地项目
26、乌海市广纳紫宸府项目
27、乌海碧桂园项目
28、乌海市金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金田第三城项目
29、宜化新都荟摩尔城项目
30、中蒙俄特色贸易区
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一座以矿产资源为主要资源的城市。其历史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先秦时期:战国时期,乌海一带为义渠、大荔等民族杂居地。
- 秦汉至南北朝: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乌海市海勃湾地区纳入秦朝版图。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南匈奴浑邪王附汉后,乌达地区为武威郡之北境地。东汉末年到三国、晋、十六国时期,乌海市不断陷入长时间的战乱局面。两晋、南北朝,为前凉(张轨)、后凉(吕光)、北凉(沮渠、蒙逊)属地。
- 隋唐至宋元:隋时,乌海市境属突厥汗庭之西境,为东突厥游牧地。唐属河西节度使。唐广德二年(764年),陷于西番。宋辽时,党项族趁宋辽交战,迅速占据西北地区的银、夏、绥、宥、静五州。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封党项羌李彝兴为太尉,并赐马300匹,表示臣服。于是,绝大部分的现伊盟地区(包括海勃湾地区)名义上纳入了宋朝版图,但仍然归党项统治。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
- 明朝:明洪武九年(1376年),立宁夏卫,后升为镇,辖今海勃湾地区,隶属于陕西都司,归中央右军都督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