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指一个人虽然表面上拒绝龙,但内心深处却渴望与龙交往,希望得到龙的认可和赏识。
2 叶公是楚国的一位大臣,他曾经在一次狩猎中发现了一条巨龙,但是他却表现出对龙的厌恶和躲避。
后来他的朋友告诉他,这条龙实际上是神灵的化身,而叶公对神灵不敬,因此他才会受到龙的惩罚。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要轻视神灵,要尊重和崇拜神灵,这样才能得到神灵的庇佑和保佑。
3 也可以引申为人们对于名利的追求,表面上装作不在意,但内心深处却渴望得到它们的认可和赏识。
但是,人们应该明白,名利只是虚幻的东西,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追求和成长。
叶公好龙
出处: 汉朝刘向《新序·杂事五》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好:喜好。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还会害怕这种事物。
文言文: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 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
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的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叶公好龙”是一个成语,其寓意是形容有人爱好虚荣、喜欢夸夸其谈或束缚在一些看似很高端、很有价值但实际上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实际利益的事情中而不自知。
从另一方面讲,也可形容人们的好恶缺乏理智、容易被表面所迷惑。这个成语的由来与故事传说有很多种版本,但都与战国时期秦国的公子胥(“叶公”)有关。它是一个警惕,提醒人们不要被面子和虚荣所迷惑,需要以实际利益和价值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