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钓鲢鳙海竿不开灯,需要做好周全的准备。首先,钓位的选择很关键,最好选择有一定光源的地方,比如灯光比较明亮的码头或者港口。
其次,使用闪光灯或者头灯等光源,让鱼线、鱼漂和鱼饵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来。此外,为了增加钓获的成功率,要注意细心观察鱼漂,若有鱼咬钩,要敏捷地切断饵料给予勾击。
最后,保持专注和耐心,耐心等待鱼咬钩的时刻的到来。
夜钓鲢鳙海竿不开灯,可以尝试以下钓组配制和钓法:
钓组配制:
1. 浮漂要自制。取一块白色硬质泡沫塑料,削成100毫米长25毫米粗的圆柱型浮漂,用长锥子从浮漂一头的中心点穿透,再用一条1毫米粗180毫米长的铁丝从浮漂孔穿过,两头留出一段铁丝用钳子拧成圈,漂顶部的圈挂组钩,漂底部的圈挂主线。挂主线圈的铁丝要用钳子拧个小钩,使其能挂住。
2. 铅坠要制成环坠。可选用60克重的扁圆形活坠,找一段细铁丝在中间拧个小圈,将圈下的铁丝插进坠上孔,用铁锤砸实。然后找一个海竿废导眼(导眼内径15毫米左右最佳),用锥子烧热在导眼垫圈中间的塑胶圈上烫个小孔,再用多股尼龙线绳从塑胶圈孔穿过绑在铅坠的铁丝圈上,滴上万能胶水即成。这种环坠不伤主线、滑落水底快、定位快。
3. 组钩可用改进型钓鲢“活钩”。备好漂、坠、钩,组装好后在水中试试,一定要将浮漂配制好,与钩、坠相匹配。
钓法:
1. 选择合适的钓位,根据鲢鳙的生活习性,选择食物丰富、氧气含量高的水域作为钓点。
2. 将海竿组装好,挂上浮漂、铅坠和组钩,投入钓点。
3. 等待鱼儿咬钩。鲢鳙咬钩的信号通常表现为浮漂的轻微颤动或下沉,此时应立即提竿。
4. 提竿时要轻柔而迅速,避免鱼儿惊逃。提竿后,根据鱼儿的挣扎情况,适时调整力度和角度,直至将鱼儿钓上岸。
需要注意的是,夜钓时要保持安静,避免惊扰鱼儿。同时,由于夜间光线暗淡,观察浮漂时要特别集中注意力。此外,为了安全起见,最好结伴而行,并带上必要的照明设备和应急工具。
钓50克\\~100克的鲫鱼,一般使用长度为1厘米\\~1.5厘米的蚯蚓;钓150克\\~250克的鲫鱼,使用1.5厘米\\~2厘米长的蚯蚓;对于250克以上的鲫鱼,可以使用2厘米\\~2.5厘米长的蚯蚓。
然而,决定蚯蚓使用长度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钓杂食性鱼类时所使用的蚯蚓个头儿,一般要小于荤食、凶猛性鱼类;反之,蚯蚓规格要大一些。当遇到鱼密度大、觅食积极的鱼情时,应根据鱼类个体的大小,将蚯蚓截成半厘米左右的一小段儿仅挂于钩尖上,甚至可以露钩尖垂钓,这样既节省上饵时间,又可以节省蚯蚓用量。
综上,夜钓鲫鱼时,蚯蚓的最佳长度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同时,钓鱼者也应根据鱼情、水情、天气等因素综合考虑,灵活选择蚯蚓的长度和钓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