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根据动词的形式和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
在句子中,谓语动词通常表示动作或状态,而非谓语动词则不表示主语的动作或状态,常用作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的补充。
判断方法如下:1. 动词不定式:动词不定式是以to加动词原形构成的,可以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等。
例如:to eat(吃)、to go(去)。
2. 动名词:动名词是以-ing结尾的动词形式,可以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等。
例如:eating(吃)、going(去)。
3. 分词:分词有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两种形式,可以作定语、状语等。
现在分词以-ing结尾,过去分词通常以-ed或-en结尾。
例如:running(跑)、broken(破碎的)。
4. 不定式短语:不定式短语是由不定式和其修饰成分组成的结构,可以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等。
例如:to study hard(努力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谓语非谓语在句子中的具体作用和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
在英语语法中,谓语是句子中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核心成分,通常由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而非谓语则包括动名词、分词和不定式,它们不能单独作为句子的谓语,但可以用作其他句子成分,如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在做题时,理解和区分谓语和非谓语是关键。以下是一些解题思路:
1. **识别谓语**:
- 找到句子中的动词或动词短语。
- 确定动词的形式,如时态、语态、人称和数,这些都是谓语动词需要变化的要素。
- 注意一些特殊的谓语结构,如连系动词+表语、情态动词+动词原形等。
2. **区分非谓语**:
- 动名词(-ing形式):通常表示一般的或抽象的动作,可以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或表语等。
- 分词(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可以用作定语、状语或补足语。
- 不定式(to+动词原形):可以表示目的、原因或未发生的动作,可用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或状语。
3. **分析句子成分**:
- 确定句子的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和补足语等。
- 判断非谓语是否在这些成分中,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
4. **注意非谓语的时态和语态**:
- 分词的时态和语态与逻辑主语的关系有关,需要根据句意判断。
- 动名词和不定式通常没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
5. **利用语境**:
- 根据上下文来判断非谓语的用法和意义。
- 注意一些固定搭配或句型,如“have difficulty/trouble/a hard time (in) doing sth.”中的动名词。
6. **练习和总结**:
- 通过大量练习来熟悉谓语和非谓语的用法。
- 总结常见的非谓语结构,如“the boy sitting next to me”(现在分词作定语)、“seen from the top of the hill”(过去分词作状语)等。
在目前的汉语使用习惯当中,暂时没有上述词语,与其相近的词语有:馋涎欲滴。
释义为:形容极其贪馋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羡慕;近义词:垂涎欲滴、垂涎三尺、垂涎欲滴等;反义词:淡泊寡味、索然无味等;出处:宋代词人柳宗元所著《招海贾文》:“垂涎闪舌兮,挥霍旁午。
”例句:看着一道道摆上桌面的美食,自诩美食家的经理也不禁馋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