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六月是有节气的,闰六月在大暑之后、处暑之前,仅包含立秋节气。
立秋七月节:立秋,表示自此进入了秋季。它是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闰月(Leap Month),是历法置闰方式的一种。即阴阳历逢闰年所加的1个月。农历属阴阳历,规定不含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并用上月的月份名称或序数称“闰某月”。[5]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为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4]
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农历每二至三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2~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十九年置七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
1、妇女喝闰月茶。武夷山地区有闰月喝茶的风俗,而且主要是妇女喝茶,男人不能参加,只有女性才有资格入席。设宴喝茶由村里农家妇女轮流作东,并邀请近村来的女客入席。“茶宴”上以茶代酒,相互敬茶,边喝边聊,可起到融洽情感,增进邻里和睦的作用。
2、忌迁坟。局部地区有闰月忌迁坟的习俗,说闰月是多出来的一个月,这个月里鬼门关不开,闰月去世的人要搁到下个月再安葬。
3、送父母闰月鞋。“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部分地区民俗中,逢闰年闰月,孩子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祈求父母身体健康、平安。有的地区则是逢闰月年,出嫁的女儿要给母亲买鞋。
4、回娘家吃闰月饭。“闰月饭”也叫“六亲饭”,每逢闰年闰月,娘家把已经出嫁的女儿请回家中相聚就餐。父母在世时,由父母请;父母不在世的,则由兄弟请。
5、娘家送女儿雨伞、蕉扇。在有些地方,娘家还会在闰月送女儿送雨伞、蕉扇。寓意娘家是女儿的保护伞,祝福女儿早生贵子,为夫家招财,财丁两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