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首诗通过作者对时代黑暗的描绘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切,表达了对清朝政治腐败、人才衰落的感慨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之情。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因其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里,“己亥”代表年份,而“庚午”代表月份。具体来说,“己”和“庚”是天干,分别代表第十个和第七个天干,而“亥”和“午”是地支,分别代表第十二个和第七个地支。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这种纪年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记时方式,其中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相配,形成了六十年一个循环的周期,被称为一个甲子。在这个周期中,每一年和每一个月都可以由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来唯一确定。
因此,“己亥年庚午月”就是指在六十甲子周期中的第36年(己亥年)的第7个月(庚午月)。这种表述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广泛应用于历法、占卜、风水等领域。
1、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译文
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3、赏析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